钩粉蝶 Gonepteryx rhamni

种类

  • 中文学名:钩粉蝶
  • 拉丁学名:Gonepteryx rhamni
  • 界:动物界
  • 门:节肢动物门
  • 亚 门:六足亚门
  • 纲:昆虫纲
  • 亚 纲:有翅亚纲
  • 目:鳞翅目
  • 亚 目:双孔亚目
  • 科:粉蝶科
  • 亚 科:黄粉蝶亚科
  • 属:钩粉蝶属
  • 种:钩粉蝶

介绍

形态特征

钩粉蝶鳞翅目粉蝶科。前翅28―30毫米。雄蝶翅黄色,翅缘明显的脉端红点,前翅外缘前段平直,顶角尖突小;中室端斑橙雌蝶似雄蝶,但翅色为淡黄白分布阿尔泰山、阿拉套山、天山。

成虫体长约为60毫米,雄蝶呈淡黄色,接近黄油的颜色。有人认为英语蝴蝶(butterfly)一词便来源于该蝴蝶的黄油色彩(butter黄油,fly飞行),与雄蝶相比,雌蝶略微偏绿。两性中室端部都有一个橙色亮斑,当从下方观察时两性间的差异更小。触角和触须呈粉褐色,与同属的圆钩粉蝶相比,该种的前翅顶角和后翅Cu脉更为突出。当其在冬眠时,其翅膀颜色、形态与常青藤、冬青、树莓叶都很接近。

生活习性

幼虫的食物为鼠李叶。成虫以花蜜为食,摄食对象比较广泛,包括蒲公英、樱草、夏枯草和风信子的花朵。钩粉蝶是每年最早出现的蝴蝶之一,在有些地区二月便结束了其冬眠。雄性的冬眠期短于雌性,因为它们可以在更低的温度下飞行,适应环境也较雌性迅速。在早春的寒冷气候中,该种有时会张开翅膀晒太阳以取得热量。五月为其繁殖期,为了提高幼虫存活率,雌性会将卵直接产在鼠李的叶片上,每年产卵一次。卵在十天之后会孵化为幼虫,一个月后开始化蛹。大约两周后,也就每年七月是蛹化蝶的季节,之后钩粉蝶便尽量摄食为冬眠储备。活动范围包括海拔2500米以下的树林、灌木地区,分布在欧洲、北美、亚洲各地。

分布范围

东北;河南、浙江、云南、四川、台湾、西藏;朝鲜、韩国、俄罗斯等;在长白山区分布区域的海拔为400-1000m。

资源来自于网络,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,如果您喜欢请向原作者或服务商购买正版。
本站提供下载的资源全部保持原版格式无本站水印,所有资源严格筛选,有更高要求的网友请绕行。
蝴蝶迷» 钩粉蝶 Gonepteryx rhamni